开学季,送给“学习困难”孩子的闯关全指南

新学期伊始,对于存在“学习困难”的孩子的家庭而言,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挑战,当其他孩子背着书包满怀期待地走进校园时,这些“学习困难孩子”的家长却陷入焦虑:自家孩子上课坐不住、写作业拖拉,成绩总是跟不上,甚至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。新学期,该如何帮助这些“学习困难”孩子应对呢?

先分清孩子是不是真的“学习困难”?

很多孩子在开学初期会出现短暂的学习状态不佳,比如因假期作息紊乱导致上课走神,这与医学上的“学习困难”有本质区别。如果孩子只是开学后1~2周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作业拖延,调整作息和学习节奏后明显改善,可能是暂时不适应;但如果这些问题持续超过1个月,且严重影响学业和情绪,就要警惕“学习困难”,及时寻求专业评估。

针对性应对:不同原因,不同策略

一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:从“控节奏”到“建习惯”

对于患有ADHD的孩子,开学意味着环境、规则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。他们的核心挑战在于“执行功能”弱,难以启动任务、维持注意力和管理时间。开学前准备需聚焦于重建“秩序感”。

提前调整生物钟: 开学前1~2周,逐步将起床、入睡时间调整至上学状态。避免假期晚睡晚起的混乱作息。使用可视化时间表,让孩子清晰看到每天安排。

创设“低干扰”学习环境: 与孩子一起整理书桌,移除无关物品(玩具、电子产品等);选择安静、光线充足的位置,减少视觉和听觉干扰;使用物理分隔(如屏风)或降噪耳机辅助专注。

拆分任务,强化时间管理: 将复杂的“完成作业”拆解为“拿出书本-读题-完成第一题-检查”等小步骤,配合计时器(如学习25分钟,休息5分钟)。使用任务清单,每完成一项打勾,提供即时成就感。

提前沟通,主动联系新班主任,说明孩子情况,争取学校支持: 与新的班主任沟通可能的课堂支持策略,如座位安排在教室前排、靠近老师、减少干扰源(如远离门窗);协商允许孩子短暂离座活动(如帮忙发作业、擦黑板);建立简单的课堂提醒信号(如眼神接触、轻拍肩膀)。

释放多余精力:每天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(如跑步、跳绳),让孩子在运动中消耗能量,减少课堂上的多动冲动。

正向激励为主:当孩子专注完成一个小任务,及时表扬具体行为。

二、学习障碍孩子:补短板,找方法

特定学习障碍(阅读障碍、书写障碍、数学障碍)的孩子,在新学科内容面前更容易受挫。开学前的“预适应”至关重要。

• 阅读障碍:预习生字词,提前获取新学期语文书的生字表,利用假期以多感官方式(看字形、听读音、动手写、理解字义)进行趣味化预习。用“字源识字法”帮孩子理解汉字结构(如“休”是“人靠在树下休息”);通过“拼音接龙”“绕口令”游戏强化语音分辨能力。家长可提前为孩子朗读新学期重点课文,结合图片、动画或实地体验(如写景课文),帮助理解背景知识。

• 书写障碍:可进行握笔姿势矫正练习(如使用三角洞洞笔)、控笔训练(描画迷宫、连线)、字格书写练习(强调笔画顺序和空间比例)。从握笔姿势训练开始,用网格本规范字间距,每天练习10分钟即可,避免过度疲劳。减轻抄写负担关注作业质量而非数量: 与老师沟通,协商减少重复性抄写作业量,或允许使用部分打印资料替代(如生字表)。

• 数学障碍:用实物(积木、硬币)理解加减乘除,把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具体场景(如“3个苹果加2个苹果,一共几个”)。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很重要,可以请老师每天留15分钟针对性辅导,家长在家减少作业量,用“亲子共读”“数学游戏”等趣味方式替代机械练习,帮孩子重建信心。

三、情绪问题:先“疏情绪”,再“谈学习”

长期学习挫败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、自卑,甚至拒绝上学。这时“情绪疏导”比“催学习”更重要。

积极倾听,接纳情绪:主动询问孩子对新学期的感受(期待/担忧/害怕)。允许孩子表达焦虑或拒绝,不评判指责。

聚焦优势,重建自信: 强调孩子独特的闪光点(创造力强、动手能力好、善良体贴)。制作“优势清单”贴在醒目处,经常回顾。

缓解开学焦虑:如果孩子一提上学就腹痛、手抖,可采用“阶梯式适应”:第一周每天去学校2小时,只上感兴趣的课;第二周逐渐增加时长,搭配“呼吸放松法”(吸气4秒,屏息4秒,呼气6秒)缓解紧张。

打破“自我否定”:用“进步本”记录每天的小收获,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;避免说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换成“我们一起找适合你的方法”。

应对社交压力:若孩子因怕被嘲笑而孤立,可鼓励他参加小组活动(如一起打扫卫生、分发作业),从简单互动开始建立社交自信;请老师帮忙创造“成功机会”。

保证“安全出口”: 与孩子约定,当在学校感到极度焦虑或不适时,可以如何向信任的老师求助,或联系家长。让孩子知道“有退路”。

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低落超过1个月、自伤念头或躯体化症状(如头痛腹痛查不出原因),一定要及时寻求儿童心理科医生的帮助。

家校医协同:构筑支持网络

孩子的成功“闯关”离不开稳固的支持系统。

家长是孩子的“首席支持官”。需保持耐心,持续学习相关知识。坚持行为管理和正向激励,做孩子的情绪容器和信心加油站。

学校是干预的主战场。开学前后务必与老师深度沟通孩子情况、核心困难及有效支持策略;定期与老师交流孩子在校表现和情绪状态。

医生是专业指导者。开学前可带孩子复诊,评估当前状态(如ADHD药物是否需要调整剂量),获取针对新学期过渡的专业建议。

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,请谨慎参阅。 本文为转载文章,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。

扫码关注医生

在线客服

电话咨询

关注微信

下载APP

意见反馈